王者黑崎一护联动皮肤爆料电竞成为奥运会项目王者荣耀秒玩入口电竞数据深度

时间:2025-06-30 阅读:21

  成为一名职业冰球运动员,是张晓天(化名)儿时的梦想,如今饱受髌腱炎困扰的他,不得不重新寻找方向……

  作为北京一家知名重点中学的体育特长生、为数不多的冰球运动员,6岁开始接触冰球的张晓天已经练过了八个年头。然而就在一年前的某个下午,前所未有的酸胀感穿透张晓天的膝盖,愈演愈烈。

  随后的日子里,张晓天不得不卧床在家,膝盖的酸胀感如影随形。这所中学的张老师对经济观察报称,张晓天的身材在冰球队里不是很有优势,但他非常勤奋积极,家长也支持。为了打出好成绩,受伤前的张晓天一周要进行五次冰上训练,每次一个半小时。

  云南省海埂运动训练中心运动损伤副主任医师李红彪称,髌腱炎这种慢性伤病目前没有立竿见影的疗法,只能通过静默休养,几个月甚至一年都不能训练,还可能留下后遗症。如今,张晓天虽然逐渐恢复,并开始重拾基础训练。但伤病能否完全恢复、未来是否能继续参加高强度的比赛,对于这个孩子还是未知数。

  在张晓天的遭遇背后,根据测算,北京冬奥会召开之时,这是一个仅在北京地区,就将达到至少每年30亿元的市场。

  今年十岁的魏子尧(化名),凭借优异的成绩入选了中国国家少年冰球队(下称“国少队”)。成绩的背后是紧锣密鼓的训练。

  下午四点学校放学,魏子尧要赶路一个多小时回家吃饭。他要在七点之前,准时到达国少队的训练场馆。直到晚上九点,魏子尧需在冰面上进行击球、滑行、对抗等高强度训练。如此往复,一周3-4次。此外,他还要在国少队、北京队、校队和俱乐部打联赛,深夜到家是常事。

  休息对于魏子尧般的青少年冰球运动员来说,似乎是奢望。日子过得争分夺秒,而且并不会因每天忙碌疲惫的训练,学习的课业会减轻。即便已经入选国少队,曾随队获得多项校园联赛冠军,魏子尧的母亲田女士还是希望儿子只将冰球当好,主业还是要放在学习上。

  但他的队友也遭遇了和张晓天类似的伤病,并为此休养近一年。孩子的母亲斯维特兰娜(俄裔)告诉记者,“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忽视了体能训练,孩子没有得到足够休息,膝盖很快出现了炎症,我们不希望再发生这样的事了。”

  何为髌腱炎?这种伤病和冰球训练有着怎样的关联?李红彪医师表示,并非只是冰球运动,篮球、足球等常见运动也有很多类似的病例。“在高强度运动中,膝关节作为腿部骨骼、肌肉、韧带的汇接点,要承受相当大冲击力。当腿部和臀部肌肉力量不足时,膝盖的磨损便会加剧。体能不足时受伤几率更大。因此腿部和臀部的肌肉训练和体能训练时长,一定不能低于技巧性训练。”李红彪介绍。

  早在2015年,澎湃新闻曾报道NBA球员斯蒂芬库里的训练经验。在经历多次踝关节伤病后,库里听从训练师建议,增强臀大肌的训练,训练内容包括颈后深蹲、直腿上摆等动作。一周两到三次的训练令库里的伤病明显减少。

  半个足球场大的训练场地里,十岁出头的小运动员们来去匆匆。很多孩子来不及充分热身,就急忙穿上沉重的装备下冰训练。

  来自俄罗斯的冰球教练亚历山大告诉记者,不做足热身和陆地训练,他不建议让孩子上冰训练。但大多时候家长的回答都是“没有时间”。

  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冰球教育,政策占优、学业压力相对较轻的首都,吸引了很多这样不远万里而来的家庭。一位从东北带孩子来北京训练的父亲说,学校课业繁重,孩子抽空训练,没有时间进行体能训练,更遑论专业的冰球陆地训练课程。

  原国家女子冰球队主教练姚乃峰,也表达了和亚历山大一样的担忧,“冰球实际上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运动,比篮球、足球的伤病概率都要低。但出现很多类似伤病的青少年,这与他们的训练时间和方法有关。周一到周四,大部分孩子没有时间系统训练,只在周末‘过瘾’,短时间、高强度、过于集中的训练时间,无疑会加重膝盖的负担。”

  在亚历山大教练看来,冰球运动消耗体能巨大,受伤不可避免,但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可以降低过劳损伤的几率。

  有别于传统认知,冰球训练的内容大多在陆地进行,理论上冰时间不应超过训练总时间的三分之一。冰上训练之外的内容包括慢跑、快跑、篮球、足球、力量训练和恢复训练等。“在俄罗斯,经过科学训练的孩子,受伤几率要比国内小得多。”

  而中国孩子的训练往往低频次高强度,上冰时间太长,体能不足。亚历山大接触到的中国孩子,即使技术水平远优于同龄人,有培养成专业运动员的潜力,但依然承担和普通学生一样的课业负担。尽管每次他会提早安排40分钟陆地训练,但鲜有中国小朋友能按时参加。

  时针指向晚上九点,这位东北来的父亲将孩子送上车。而回家等待孩子的,还有一堆学校作业。

  “令人担忧的不光是训练体系和沉重的课业负担,还有青年人才流失和匮乏的窘境。”1959年出生、七十年代原国家冰球队守门员、现居美国的冰球教练田晓军追忆中国冰球的发展历史,感叹过去的辉煌。

  “早在建国初期,这项从前苏联传来的运动就风靡东三省,并成为1953年全国首届冰上运动会的正式项目。四年后,国家培养出11支甲级队,并频繁的对外交流切磋,涌现出大批优秀人才。”在田晓军的相册里,有一张66年吉林省冰球队的合影,上面写着“战波兰三战三捷纪念”。“那是中国冰球光辉岁月最好的见证。”田晓军告诉记者。

  随着中央继续加大对冰球事业的扶植力度,1976年开始有了室内冰场。上世纪七十年代省冰球队队员每月可得36元的餐费补贴,在当时是笔不小的收入。而且中央还承诺退役包工作编制,队里打不上球的球员,还可以去大学体育专业继续深造。那个年代运动员的待遇好到让人羡慕。

  在当时,中国冰球队和世界顶级强队仍然有很大差距,但也打出历史最佳成绩。女子冰球队取得1992年世锦赛第5名、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第4名和亚冬会第1名,创下中国冰球运动历史上最好成绩。

  然而到了九十年代,依赖国家补贴的冰球队显得后劲不足,缺乏市场输血,过高的财政补贴让体育局入不敷出。“东三省大半冰球队伍被撤销编制,很显然,培养个人项目的成本比团队项目低,且更容易夺金牌。”田晓军告诉记者。

  2015年,中国成功获得2022年冬季奥运会举办权,冰球市场化紧随其后。田晓军称,和北美相比,国内冰球市场化刚刚起步,受众狭窄。事实上,国内很多知名冰球俱乐部经营状况也确实困难重重,观赛市场依然没有打开。

  有一次国内知名俱乐部举办冰球比赛,最后只到场17名观众。究其原因是没有好的运动员和足够的冰球爱好者。冰场开了不少,但这项运动的推广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魏子尧的妈妈告诉记者,前几天球杆打坏了,正准备买新的。一根好的进口球杆价格在2000元以上。此外,冰球装备如全身护具、训练器材、球鞋球衣等,起步价格也要在3万元左右。

  “我儿子在北京和国少队训练是不用花钱的,冰球协会和政府补贴一直很给力。”田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使用全中国最专业的国少队训练场地,一次场地费在200-300元。每周四次,每个孩子要支出1000元的政府补贴。加上各种比赛、教练和器材成本,国家十五年培养一个冰球运动员的补贴在30万左右。

  加上平日俱乐部课程费用,大课300元,小课600元。一周算下来,田女士要在孩子身上花费近2000元。更大的支出是外出比赛,“一趟就要好几万”。一年下来,所有和冰球相关的费用要花掉20万元左右,这还是国家给补贴的情况。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真不是小数目。”田女士表示从孩子4岁多开始上冰训练,前后已经花了一百多万元。

  “如果他们最终都不得不放弃这项运动,对于国家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资源浪费。”田女士表示。在冰球圈,“冰妈”、“冰爸”是对家长的昵称。“因为一旦孩子参与这项运动,家长基本就没闲暇时间了,要么陪练要么挣钱。”田女士笑称。

  常年经营冰球器材的腾特体育的负责人范陈建告诉记者,虽然进口球具价格高,但实际利润不到15%。根本原因还是作为小众运动的冰球,市场需求不足。

  沈阳市雷奥俱乐部、冰球学校创始人王舵坦言,俱乐部办比赛也在赔钱,观众基本是球员的家长和朋友。俱乐部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于卖课,但不会强制学员来上课。接受采访的几位小运动员表示,教练会建议学生每周参加三次左右训练,但并非强制。

  但显然,在俱乐部打比赛的时候,训练次数多的学员技术有优势,有更多上场机会。

  一般,每次训练都在冰上进行,如果每周训练3次,小运动员每周上冰运动时间应在3-5个小时之间。按照理论上冰时间不应超过训练总时间的三分之一,由此计算,小运动员的理论总体训练时间每周在9-15个小时。

  谈及陆上训练,家长群体却出现明显分歧。魏子尧的妈妈告诉记者,为降低孩子受伤概率,她会督促他进行适量体能和力量训练。另外两位家长称自己的孩子几乎没有陆地训练项目,最多是在学校跑跑步,打打球。

  通过和患者沟通,李红彪医生了解到大多数青少年运动员,都没有在学校接受科学系统的体育训练。有些体育课无非是自由活动、打打篮球,家长也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学校体育教育的缺失,是中国青少年体质发展不足的重要原因。

  除了体育知识匮乏,队医系统的不专业同样令人堪忧。“当自己意识到膝盖可能出现问题时,唯一能找的基本就是教练。教练有运动经验,但并不一定懂得运动康复知识。我们只是听教练吩咐去运动和休息,有时候甚至都不会自觉遵守。”冰球特长生的杨青(化名)说。俱乐部也鲜有专业队医,只有在比赛时才会配备救护车。亚历山大告诉记者,俄罗斯学校会有专业队医来为学生提供健康指导,防止出现过劳损伤。

  “即使是在北京这样开放的地区,也存在着学术歧视。排名靠前的学校不收体育特长生,因为会拉低自己的平均成绩,而排名中后的学校也不会招太多。像我们体育特招生数量比较多,招生数量每年也不到总数的4%。目前,中国好的大学基本没有冰球队。”北京一家知名重点中学负责冰球招生的张老师称。

  如今,杨青已升到初中,在他看来,尽管不少孩子热爱这项运动并且是靠特长被招进学校,但大多数人会逐渐把运动当成爱好,专心攻读学业。技术好、家境优渥的同学会选择出国,冰球或许会成为他们的事业。

  其中,知名导演英达的故事广为流传,他曾在澎湃新闻的采访中指出,自己移民美国,都是为了儿子学冰球。“一直到儿子开始打冰球,我就认识到不出去学冰球是不可能的,如果想就在国内这么练的话,作为一个业余爱好,那是没有希望的。”

  据《体坛周报》报道,当时不满18岁的英如镝,身高就已经有1.85米。他在北京虎仔队的表现抢眼,曾在比赛中连续上演“帽子戏法”,帮助球队夺得社区建制的HOUSEA级别冠军,并且荣膺“得分王”。看到自己儿子在冰球运动上的天赋,英达决定让英如镝走职业化的道路。他将儿子送到了美国冰球名校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读书和训练,开启了一段职业冰球路。

  冰雪头条此前资讯,5月17日,国际冰球联合会全体成员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大会根据中国冰球协会的专题陈述和国际冰联理事会的商议,全体表决一致通过中国冰球队获得直通2022北京冬奥会资格。此次中国男、女冰球队直通冬奥资格落定,也为我国全面参赛北京2022年冬奥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为直通冬奥会欢呼雀跃的同时,业界人士同时也提出了冷静思考。前国家男子冰球队主教练王本余表示:“应该充分把握好参加冬奥会的机会,发展和促进中国冰球运动的可持续提高;中国冰球现阶段水平还不高,要利用这短暂的时间把中国冰球水平提高上来,重点加强青少年等方面,全方位去抓……全文详见“冰雪产业”5月18日“冰雪头条”资讯:中国冰球获2022年冬奥会直通资格;中国冰球不再“小众”

  本文由冰雪产业(微信号:bingxuetoutiao)整理自经济观察报(记者仝麟阁)报道

  黑龙江晨报记者调查:哈尔滨专业滑冰馆场地紧张;半夜上冰的孩子期盼做一个完整的梦;张虹:我儿时的梦想也是能白天上冰训练

  无论是刚刚过去的 “六一”儿童节,还是日常的学习训练,黑龙江省花样滑冰队列滑班的小队员们有一个美好的期盼:什么时候能不再晚上训练,睡个好觉,做个完整的梦。

  就连索契冬奥会速滑冠军张虹和冬奥冠军武大靖也表示,他们小时候也有这样的经历和愿望。

  在5月中旬的一个晚上,黑龙江晨报的记者来到省冰上训练基地滑冰馆。当晚8点左右,队列滑的学员们进入滑冰馆,换上冰鞋,上冰训练。主教练冯薇拿着一个闪着绿光的激光笔,每当有队员出现不规范的动作时,她马上用笔直射过去,队员会立即纠正。

  这节课重点练习的是“螺旋线”技术,一名队员拖着另一名队员在冰上旋转,这是从双人滑引进的动作。在双人滑中,都是男选手拉着女选手做动作。但在队列滑中,16名队员,15名是女孩子,力量弱,练习这一动作时,频频失误。21点50分,大班下课的时间到了,冯薇把没有做好动作的队员留下反复练习。冰场另一端,平均年龄在10岁左右的小班开始了训练。

  晚上11点半,滑冰馆的灯关闭了一组。冯薇把队员叫到身边说:“今天我之所以让你们加练,是因为如果没有练到200%的熟练,上场比赛就会出现失误……”。冰面上,最后剩下两名始终没有掌握这一动作的队员还准备加练,场馆的工作人员说:“别练了,马上关灯了。”

  “我也心疼这些孩子,同龄的孩子晚上八九点写完作业,能看看书、玩一会,不到十点就上床睡觉了。而队列滑的孩子们这个时间还在训练,训练结束已经凌晨,回去收拾完上床睡觉都得凌晨一点多了。”冯薇说,孩子们早上六点半就要起床,经常困得起不来,她不得不一遍遍按闹铃叫醒。所以,孩子们总问:“老师,我们啥时候能白天上冰,让我们晚上做个完整的梦。”

  冯薇说,队列滑是新列入全国冬季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她指导这支队伍是省里第一支队列滑队,成立一年多的时间。这支队伍分大小两个班,队员都是从10岁到14岁的孩子,多数都是从短道速滑改项过来的,他们吃、住、学习都在省冰上训练基地内。大班上冰时间排在小班前面,每晚10点前后下课,小班晚上10点前后上冰,11点半甚至凌晨结束训练。

  12岁的关淇进入队列滑队快两年了,她说自己喜欢训练时在冰上飞舞的感觉,但不喜欢早晨五六点钟被叫醒。“我和队友早晨都起不来,总是感觉梦还没做完就得起床了。”关淇一脸无奈地对记者表示:“我们每周日休息,今年‘六一’那天是周五,我们正常训练。”

  “我小时候也经常半夜上冰训练,有时候三点就得起床。”索契冬奥会速滑冠军张虹告诉记者,现在这批小队员和我省那些冰上项目的全国冠军、世界冠军、奥运会冠军小时候都一样,也曾期望着有一天能在白天上冰训练。

  冬奥冠军武大靖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自己小时候曾到省冰上训练基地冬训,因为冰场紧张,经常凌晨起来训练。每每想起这段往事,他都无限感慨,并希望省里能够加大训练场地的投入,有充足的滑冰训练场地,让小队员们尽快实现白日上冰的梦想。

  3. 专业冰上场馆不足半夜训练是常态;备战冬奥会,急需改善冰上运动场馆条件

  黑龙江省冰上训练基地副主任吴献介绍,滑冰馆在使用上要优先保证国家队和省一线队的上冰训练,其它二三线队的训练必须延后。多年以来,每到冬季,全省多个地市会组织速滑等队伍来省冰上训练基地训练。2017-2018年的冰期,仅短道速滑项目,就有10多个组共同训练。队伍多,场地紧张,三个馆基本都是从早晨5点就有队伍训练,一直到晚上12点多才能结束。

  吴献说,省里共有16个专业滑冰馆,其中8个在哈市。省里最老的一个滑冰馆使用了35年,最年轻的花样馆也用了10年,目前只能作为训练场地。哈市体育局所属的4个场馆中,香坊冰球冰壶训练馆是对社会开放的场馆,哈市多家业余冰球队挤在这块场地训练,每天开放时间超过14小时。哈市体育局供专业队训练的5块冰场,同样存在队多场地少的情况,青少年冰球、速滑等项目,一样要排到夜里训练。

  另据介绍,目前北京、上海、新疆等都建设了国际标准的新馆,黑龙江省多数使用的还是1996年亚冬会时建的馆,无论是使用面积、功能区设置、配套设施设置都难以满足现在的需要,承办国际赛会也不符合标准。现正在积极备战北京冬奥会,急需改善冰上运动场馆条件。

  另据冰雪头条(微信号:bingxuetoutiao)在前不久闭幕的北京海淀区首届中小学花样滑冰队列滑比赛上了解,在北京,当前冰场场地条件同样不容乐观,一样面临着场地不足的问题,不少学校的孩子们队列滑训练约冰时间也很多是在深夜才能实现上冰训练。场地不足、冰场离学校太远、场地分配不均问题在北京全市普遍存在。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场地不足问题在全国范围也在严重制约着冬季运动的发展,希望能有更多、更快的改善措施推出。

  冰雪头条资讯,北京市政协委员李杨薇指出,当前冰雪运动教育还存在缺乏统一的教材、规范与安全标准缺失等问题,要加快推进冰雪运动教材的编制。一是更好地普及冰雪知识,让孩子们掌握一定的安全常识,打消家长对冰雪运动存在的顾虑;二是通过编制冰雪运动教材,可以了解开展冰雪运动的好处,增加冰雪运动的群众基础。此外,冰雪运动场馆数量不足且租用、运营费用高等问题目前还比较突出……全文详见“冰雪产业”5月31日“冰雪头条”资讯:北京市教委:将遴选第二批冰雪特色校;政协委员“冰雪进校园”提案被重点督办

  本文由冰雪产业(微信号:bingxuetoutiao)整理自黑龙江晨报(记者 张澍)报道

  全国首期青少年越野滑雪夏令营在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开营,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和速度滑冰、短道速滑等专项训练将陆续开营;科技助力多省联动,为冰雪体育训练提供科研支撑;黑龙江冰雪装备制造业将呈“双轮驱动”发展态势

  近日,全国首期青少年越野滑雪夏令营在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开营。营内的57名营员来自全国各地,这也是黑龙江省自今年3月28日实行跨界跨项选材后,经过重重“考验”,面向全国公开选拔出的冰雪项目后备人才。

  1. 打响备战2022冬奥会后备人才培养第一枪,公开选拔冰雪竞技后备人才工作,报名参加海选人数达2800多人,首批拟招募进入冬季项目集训营有844人

  作为冰雪体育大省,黑龙江省提出要发扬好传统,在竞技冰雪、大众冰雪、“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等方面发力,巩固冰雪体育强省地位。要争取好成绩,通过体育交流、跨界选材、科技助力、加大投入等措施,提升冰雪竞技体育水平,全力备战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孙远富说,“黑龙江率先以省为单位在全国选拔培养优秀冰雪体育后备人才,利用自然、场地和人才等优势与其他省份联合,实施跨项、跨界选材,打响了备战2022冬奥会后备人才培养第一枪,对整个冬季项目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据了解,2018年3月,黑龙江省启动了在省内外公开选拔冰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工作,向社会公布了常年公开选拔冰雪后备人才的信息,并开通官方网站,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报名。采取2次选拔的方式,即一选入集训营、二选入数据库,对优秀人才直接选送省专业队和国家集训队。同时,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和测试训练方法,借助科研手段,对运动员身体形态和机能、运动素质和心理等方面进行测试与评估,最终建立冰雪项目后备人才数据库。

  据黑龙江省体育局青少年体育与科教处副处长孙昱介绍,第一轮选拔工作在省内和省外同时进行。自2018年3月起,黑龙江省冰雪项目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工程全面实施,截止目前,报名参加省内海选人数1879人,参选人员有来自冰雪、田径、自行车、轮滑、武术、蹦床、体操、跆拳道、排球等各项目的优秀运动员。完成省内实地海选测试1759人,联合兄弟省份,省外海选实地测试近1000人,拟招募进入冰雪项目集训选材夏令营培养营员844人,其中4名队员已直接输送到国家雪橇集训队。下一步还将进行第二批跨界跨项选材,进一步拓宽冰雪项目选材面,将建立大数据库为黑龙江省及国家储备更多的优秀人才提供选材标准和数据支持。

  据黑龙江省冬季运动项目后备人才训练中心主任孙军介绍,本次夏令营是黑龙江省体育局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跨界跨项选材要求,为备战2022年冬奥会储备人才启动的一项大型活动,今天是越野滑雪项目夏令营的第一期,随后还将陆续开展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和速度滑冰、短道速滑等专项夏令营。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热爱上冰雪,推动黑龙江省冬季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为冬奥会助力。

  据孙军介绍,挪威是世界上冰雪运动的强国,此次夏令营引进挪威国家青训队选材测试训练的先进理念,聘请了挪威滑轮项目国家队创建人、滑轮项目世界锦标赛3枚金牌得主Ragnar Bragvin Andresen为主教练员的教练员团队,负责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据悉,黑龙江省体育局还将赴山东、广东、江西、海南等省进行第二轮选拔,所有选拔工作将采取集中和日常选拔相结合的方式,对选拔和培养实施动态管理,随时报名,随时测试,根据人数安排入营集训。

  黑龙江省体育局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和研究探讨,重新调整了《黑龙江省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方案》,借鉴国内外冰雪训练发展理念,完善了联合组队、加强复合型教练团队建设、实行跨项跨界选材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内容。2022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之后,本省明确在2018年底实现冬奥会项目全覆盖。近期,黑龙江省将分别与国家体育总局和北京冬奥组委签署合作协议,全面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

  在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强强联合,力求人才培养新突破框架下,黑龙江省与山东省联合组建高山滑雪队,与八一雪上运动大队联合组建国家冬季两项集训队、与广东联合组建单板和越野滑雪队。

  同时,充分发挥黑龙江省体育科研所国家冬季体育项目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及哈尔滨体育学院等高校的“智慧”,为冰雪体育训练提供科研支撑,加快数字冰场、数字滑雪场、3D冰雪装备、体育风洞等冰雪体育智慧工程建设。以竞技体育项目交流、民间体育交往、体育科技教育为依托,形成以对俄为重点、面向欧洲、覆盖东北亚的体育对外交流格局。加强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冰球、滑雪、花样滑冰、速度滑冰、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经积极推进,国家体育总局已同意在齐齐哈尔建设国家级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未来,黑龙江省将着力打造哈尔滨香坊区冰雪体育产业园区,形成黑龙江省冰雪装备制造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态势。

  北京市体育局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体育局就冬季体育项目有关事项签署合作协议

  北京市体育局消息,为落实市政府港澳办2018年“北京·澳门合作伙伴行动”活动的相关要求,推动京澳两地冬季体育交流与合作,共同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贡献力量,北京市体育局局长赵文、副局长陈杰等代表于5月28日出席参加2018年“北京·澳门合作伙伴行动”开幕式暨签约仪式。

  北京市体育局局长赵文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体育局局长潘永权就冬季体育项目方面有关事项签署合作协议。以期推动两地冬季体育运动的发展,共同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营造良好氛围。

  冰雪头条资讯,2018年3月,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萌赴北京调研科技冬奥工作,并召开座谈会时指出,要借鉴国际上举办奥运会的好经验,以及2008年举办奥运会的经验,把办好奥运作为展示我国技术水平的契机,把科技冬奥变成加快成果转移转化速度的平台。要聚焦冬奥建设中的实际需求,加强支撑技术的集成与应用,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形成整体解决方案,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全文详见“冰雪产业”3月23日“冰雪头条”资讯:科技部:加快“科技冬奥”成果转化速度

  本文由冰雪产业(微信号:bingxuetoutiao)整理自黑龙江日报、中新网、北京市体育局、中国冰雪、冰雪头条资讯

文章声明:版权声明‌:本站严格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仅分享已标注来源的公开事实信息,不复制原创内容。若权利人认为内容侵权,请于30日内联系,我们将立即核实并删除。网站邮箱;leyu666@gmail.com 通知邮箱谢谢!